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12国官员重庆“取经”新能源汽车 共促标准互认与产业合作

发布者:胡 惠 发布日期:2025-09-18 15:02:44

“如果我们想引进这些车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我们也很想在本国开上新能源汽车,请问如何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

“我们国家经销商怎样才能销售你们的汽车?推销时可以给用户展示质保认证等方面的资料吗?”

“我国的标准怎样才能达到中国汽车标准的水平?”……

9月17日下午,在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来自南非、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冈比亚、智利、埃及等12个国家的35名官员围坐在一起,共话产业发展、交流心得体会,讨论如何更好地加强跨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他们是“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化官员研修班的成员,此次来渝考察,主要是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品、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及潜在合作进行探讨。

9月15日至17日,研修班学员先后参访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学员走进碰撞实验室、环保中心实验室、电磁兼容及OTA实验室等多个核心实验室,深入了解了中国汽研在汽车安全、环保及智能化技术研发与检测方面的先进能力和技术实力。

在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学员们对该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校企合作成果、创新产品、创新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多方位了解,并就“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学院牵头发起的“面向‘一带一路’汽车产教协同共同体”教育模式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学员们实地参观了长安汽车数智化工厂和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亲眼见证高度自动化、数字化的生产线,亲身感受“中国智造”的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长安汽车系统阐述了品牌架构、全球研发布局、海外市场合作成效以及标准体系建设情况,表示愿意与各国在技术共享、标准共建与人才共育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参会学员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

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聚焦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经验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合作等话题,外国学员踊跃发问,中方代表认真回答。一问一答间,为推动“中国造”“重庆造”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创造了良好契机。

学员们一致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与互认,不仅是打破贸易壁垒、促进产品和服务高效流通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技术创新转化、产业升级和全球贸易的重要技术基础。

多国官员当场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修班的交流与学习机会,推动重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检测认证互认等方面深入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次研修调研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交流平台)、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承办。(完)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重庆国际新闻中心由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运营,是集新媒体内容生产、分发、统计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目前,重庆国际新闻中心已有注册海内外媒体184家,注册记者3800名,涵盖欧美、日韩、东南亚等海外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以及全国各省市重点媒体。

同时,重庆国际新闻中心还具备线上新闻发布功能,能够实现“登录一平台,面向全世界”。

联系人:罗嘉    联系电话:1862341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