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厦高铁的汽笛声划破群山屏障,将南川送入国际文旅视野。7月3日,来自、巴西、泰国、印度的五位海外推荐官循着高铁轨迹踏入南川,被千年岐黄的智慧与绳结非遗的技艺所惊喜。
南川区中医医院院长唐述权为海外推荐官介绍艾草锤,来自泰国的王维娜正在感受艾草的味道。
海外推荐官学习八段锦,来自印度的Saahil表示,练习过后觉得身体舒展很多。
来自巴西的Diego正在体验拔罐,他表示,这个项目让我的身体变得轻松。
体验过拔罐的Diego继续体验火熨术,他表示:“我现在焕然一新。”
来自巴西的Jess正在体验眼部熏蒸,她表示过程中眼部温热,结束后能够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来自巴西的Cymye正在体验火龙罐,她表示,肩膀酸痛得到有效的缓解。
王维娜体验腿部艾灸,她发出疑问:“在艾灸时,右膝盖不太能感受到热量,而左边膝盖很温热,这和我右膝盖一直有些疼痛有关吗?”
5位海外推荐官来到了南川区东街非遗街区,了解南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澜玉轩绳结编织,非遗传承人王小兰做讲解。
中国绳结技艺起源于先民“结绳记事”,在仓颉造字前,人类以绳作结,记录数量和事物,赋予了绳结契约、情感等文化内容。随着时光流转,绳结渐渐演变为一种精巧雅致的手工艺。明清时期,绳结在宫廷手艺与民间手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繁荣,绵延流传至今。Jess和Cymye正在了解“永结同心”绳结,并感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王小兰正在为推荐官们介绍桃花节十二生肖守护神手链,并展示创新融入了重庆金佛山银杉、方竹笋、金山杜鹃王、银杏、大树茶“五绝”地域文化的创新文创产品。绳结技艺以丝绳、棉麻、毛线等为原材料,经艺人的巧手能变幻出各式日用品和工艺品。如今,绳结艺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旗袍盘扣、耳饰、挂饰、手链等,随处可见。
重庆国际新闻中心由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重庆国际传播中心运营,是集新媒体内容生产、分发、统计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目前,重庆国际新闻中心已有注册海内外媒体184家,注册记者3800名,涵盖欧美、日韩、东南亚等海外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以及全国各省市重点媒体。
同时,重庆国际新闻中心还具备线上新闻发布功能,能够实现“登录一平台,面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