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万象“耕”新好时节 重庆农科专家一线指导助力产业发展

发布者:Jinggu 发布日期:2024-06-27 18:40:07

“三夏”时节,农事正忙。为精准“把脉”产业需求,提高科技服务效能,6月19日,重庆市农科院邀请南岸、潼南、万盛多地的种植大户和相关企业代表参观考察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并组织农科专家与农户们开展交流座谈,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精准精细当好“服务管家”。

在有重庆“农业硅谷”之称的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科研人员详细介绍了市农科院正在开展的品种选育、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工作。“我们选育的水稻品种‘Q优12’产量高、直链淀粉高、胶稠度也高,可以直接加工成米制品,无需添加任何辅料,口感特别好。”科研人员介绍说,该品种目前已在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大面积种植。特别是在四川省绵阳市,作为绵阳米粉专用稻主推品种之一,“Q优12”已在该市三台县、梓潼县推广种植1万多亩。

随后,丘陵山地智能农机、鱼菜共生AI工厂、小型智慧化出菇棚等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场景,也让种植户和企业代表们目不暇接,纷纷感叹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夏季雨水多,还常常遇到暴雨等灾害天气,果园里的桃树出现落果、裂果等现象,该怎么办呢?”座谈会一开始,来自南岸区广阳镇的一名种植企业负责人就迫不及待向农科专家寻求帮助。农科院果树所韩国辉博士结合桃子的生长特性和种植管理的方式方法,建议在日常管护上要更加精细,可采用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还要进行保花保果作业。

针对潼南区融媒体中心驻新胜镇钟峰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旭提出的田土撂荒等问题,市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的杨玉鹏建议当地推进农田并整,小并大、短变长、坡改缓、弯变直,着力解决大中型农机下地作业条件,为推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和现代化生产创造条件,同时盘活撂荒地。对浅丘耕作条件较好的撂荒地,要尽快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对丘陵山区的撂荒地,可发展粮食、特色水果、中药材、优质牧草等生产,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对季节性休耕地,可选择种植绿肥,以地养地,提高耕地质量。

针对万盛万东镇五和村在农旅融合发展中面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市农科院产业处处长皮竟表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定要强化服务监管,加强源头治理,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开展“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建设“阳光农场、阳光工厂、阳光厨房”,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她建议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等行动,加强基层技术监管能力建设,同时加强科学用药指导服务,加强农药兽药生产销售与使用监管,持续推进农药兽药减量化行动。

交流会上,农科专家们还与区县相关负责人就成果转化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全面宣传科技创新成果,推介农科人才下基层,为村镇生产主体提供政策咨询,通过精准服务,精准施策,为企业提供高效、快速的服务。(记者 阙影)

重庆国际新闻中心由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重庆国际传播中心运营,是集新媒体内容生产、分发、统计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目前,重庆国际新闻中心已有注册海内外媒体184家,注册记者3800名,涵盖欧美、日韩、东南亚等海外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以及全国各省市重点媒体。

同时,重庆国际新闻中心还具备线上新闻发布功能,能够实现“登录一平台,面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