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植物大熊猫”,正悄然撬动一方产业振兴与生态共生的新篇章。10月17日,重庆市巫溪县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黄蜀葵生态价值转化论坛”,汇聚全国顶尖专家与企业代表,共话黄蜀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从种质创新到精深加工,从助农增收到三产融合,巫溪以科技为笔、生态为纸,书写出中医药振兴与乡村振兴协同并进的“巫溪样本”。

巫溪县作为“天然药库”和“中国道地药材之乡”,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黄蜀葵产业纳入全市“渝十味”道地药材重点打造范畴,并获得国家中药材产业集群专项支持。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赋能下,巫溪构建起“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2024年实现种植规模3000余亩,带动1478户农户年均增收7000元。2025年,种植面积将扩大至5000亩,预计鲜花产量突破4000吨,产业辐射力与带动力持续增强。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科技。巫溪联合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山东大学等十余家机构成立“黄蜀葵专家大院”,推动马铃薯—黄蜀葵—蔬菜轮作等关键技术落地。更引人注目的是,依托逆流提取工艺,巫溪在黄酮提取上实现三大突破:提取效率提升30%,黄酮纯度跃升至68.01%,其中金丝桃苷含量全国最高达22%。目前,万平米智能提取厂即将投产,年产能达15吨,为全国黄蜀葵深加工树立新标杆。

据悉,巫溪已初步形成“种植—加工—研发”一体化产业格局。瑞火星公司建成日处理鲜花10吨的初加工厂,盛海生物实现黄酮规模化提取,华渝葵生物医药则聚焦药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未来,巫溪计划推动种植面积扩至3万亩,产值超8亿元,打造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黄蜀葵产业基地。

为实现“中国黄蜀葵之乡”的愿景,巫溪将在尖山镇建设百亩种源创新园,开展种质资源鉴定与新品种选育。同步推进“2+6+N”初加工体系与500亩加工物流园建设,推动“鲜花变干花、秸秆变饲料”。此外,依托红池坝景区生态资源,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发展研学、康养等新业态,并建设“黄蜀葵产业大脑”,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
巫溪县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我们将持续聚焦种业振兴与链条延伸,推动黄蜀葵从‘生态资源’向‘产业资本’转化,让这朵‘致富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巫溪模式为全国中药材产业的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医药产业创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以花为媒,以业兴县。巫溪黄蜀葵产业正迈入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高速发展新阶段,展现出绿色发展与农民增收协同共进的生动图景。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动下,巫溪有望成为全国黄蜀葵产业的风向标,为乡村振兴与中医药现代化书写更灿烂的篇章。(阙影)
重庆国际新闻中心由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运营,是集新媒体内容生产、分发、统计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目前,重庆国际新闻中心已有注册海内外媒体184家,注册记者3800名,涵盖欧美、日韩、东南亚等海外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以及全国各省市重点媒体。
同时,重庆国际新闻中心还具备线上新闻发布功能,能够实现“登录一平台,面向全世界”。
联系人:罗嘉 联系电话:1862341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