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体系,加快推进“巴渝治水”“巴渝治气”等应用系统建设,探索数智化治理新模式,推动生态环保工作流程再造、业务重塑、数字赋能。
其中,“巴渝治水”应用以数智化新模式打破“数据壁垒”,协同22个市级部门共享数据,建立起空天地一体化水环境智能感知网,实现对全市510条河流的水环境状况智能感知,问题发现时间由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构建全流域精准画像,率先在全国探索构建“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断面”链式闭环关系,摸清整个排污通道,实现问题溯源从“撒网”向“精准”转变,溯源时间由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构建河流水环境监管AI智能体,实现水质超标原因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及智能处置,实现对未来3日水质预报,精度可达90%;构建了市、区、乡镇三级上下联动,跨省市、跨区县、跨乡镇、跨部门横向协同的“三纵四横”线上处置工作体系,实现问题一键交办,24小时处置应答,48小时自动督办,处置平均时间由10天缩短至2天。
“巴渝治气”应用则建立了动态感知体系,集成应用高空瞭望、无人机等感知设备,共享交通、公安、气象等部门17类数据,构建“治气”数据底座;依托“企业绩效评级”机制,重点监管5000余家减排企业,开发“电—污”“交—污”“税—污”“网格化溯源分析”等智能算法模型快速识别问题线索;通过“研判—预警—交办—整改—复查—督办—复盘”闭环管理机制支撑“大气污染防治冬春季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日调度”等专题工作,问题识别效率提升80%以上,销号率达97%;整合国控站点周边多维数据,精准研判并推送污染源及问题线索,支撑区县对重点企业精准帮扶,推动帮扶工作效率提升90%以上。基层通过驾驶舱实现问题“直报直传”,问题反馈时效提升80%。
“巴渝治废”应用建成覆盖全市5万家产废单位的治废数据底座,涵盖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2大重点治废领域,打造源头管理—转移管控—规范处置—复盘评价四大应用场景,3.9万余家产废企业已纳入精准管理清单,实现运输车辆轨迹等153类数据回流,智能识别相关问题3万余个,处置率达99%。同时,“巴渝治废”应用以“渝固码”数字化追溯体系对产废源的产处两端全量管控,实现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库和“一码统管”的全过程闭环追溯;建立“电—废”等危险废物管理智能识别算法、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搭建资源融合共享的“服务基座”。
重庆国际新闻中心由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运营,是集新媒体内容生产、分发、统计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目前,重庆国际新闻中心已有注册海内外媒体184家,注册记者3800名,涵盖欧美、日韩、东南亚等海外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以及全国各省市重点媒体。
同时,重庆国际新闻中心还具备线上新闻发布功能,能够实现“登录一平台,面向全世界”。
联系人:罗嘉 联系电话:18623411433